来源:ZAKER科技
2023-06-02 21:38:3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要评选上半年的科技热词,AI 应该可以稳居首位。在 ChatGPT 的带动下,AIGC 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娱乐模式。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将 AI 融入自家产品,来丰富功能、增强效率和提升体验,比如微软的必应、Microsoft 365 Copilot 等等。
不仅是在云端,AI 已经全面渗入到终端侧,手机、PC 在 AI 加持下都带来了更多创新体验,类似手机上的 AI 场景识别、美颜美拍,PC 中的 AI 性能调优、电源管理等等。只不过相比手机,PC 中的 AI 似乎更像是 " 幕后英雄 ",用户感知到 PC 运行更顺畅,却并不知道这背后也有 AI 的功劳。
AI 能够在 PC 端大规模应用,与英特尔的推动息息相关。早在 2019 年英特尔便开启平台化赋能终端侧 AI 普及,通过 CPU、GPU、AI 加速器三类不同架构应对多样性终端侧 AI 应用需求。作为英特尔重点发力方向,在未来亮相的英特尔平台中,将通过 "CPU+GPU+VPU" 的全新人工智能加速处理模式,增强 PC 端 AI 体验,比如预计今年下半年亮相的,将采用 Intel 4 制程工艺、Foveros 3D 封装的 Meteor Lake。为什么终端侧 AI 应用在快速增长,或者说 AI 落地终端会有哪些优势?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终端生态合作亚洲区总监高源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相比数据上传到云端,在终端侧减少了网络传输的环节,延时更低。其次,PC 等终端中记录了大量隐私数据,而上传到云端会有更多的数据安全威胁,可能导致个人、企业的数据隐私泄露,在终端侧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
第三,企业客户不得不考虑的运营成本。随着 AI 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数据传输云端不仅需要更多服务器等 IT 基础设施,对于带宽等要求也更高。提升成本的同时,由于业务模式限制不能将成本均摊到用户身上,带给商业经营更多挑战。
所以说,对于已经拥有、采购了 PC 等终端设备的用户和企业而言,若能充分发挥终端侧的算力,就可以解决很多痛点难点。结合上逐渐丰富的终端侧 AI 用例,不仅丰富终端功能、提升体验,还可以探索更多业务模式,推动业务发展。
高源提到,机遇背后也有挑战,AI 负载对于算力有着较高的需求,且在快速增长,更有生成式 AI 模型等新业态。为了保证终端侧 AI 体验,就需要更高效的算力支持。比如,他据他介绍如今的噪音抑制,相比两年前复杂度可能有 50 倍提升、背景分割有 10 倍以上提升。
为此,英特尔不仅是通过指令集来加速 AI 负载运算,在架构上,CPU、GPU 和 Meteor Lake 加入的专门针对 AI 的 VPU 都可以执行 AI 负载,配合英特尔提供的软件工具,以及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构筑的生态,能够充分发挥 AI 优势,提升用户体验。
不同于单一架构,Meteor Lake 的架构升级能够更好地发挥 CPU、GPU 与 VPU 特性优势,适配复杂 AI 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需求。高源表示:CPU 处理 AI 负载时不需要长时间装载,更适合延时敏感型 AI 应用 ;GPU 胜在算力强,如英特尔的集显、Arc 独显,更适合大模型等应用 ; 全新加入的 VPU 拥有专为 AI 设计的架构,可以高效执行矩阵运算、擅长稀疏化处理,并拥有低功耗的特点,适合如视频会议背景虚化等功能。加入 VPU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笔记本等平台上,对于能效有更高的要求。通过 VPU 执行 AI 负载不仅更省电,还可以让 CPU、GPU" 腾出手 " 来执行其他计算任务。例如基于 Stable Diffusion 的生成式 AI,英特尔通过更好地调用 CPU、GPU、VPU 资源,不需要独立显卡就可以很顺畅地执行,大大降低普通用户使用生成式 AI 的门槛。
不仅是硬件架构和性能的发力,英特尔拥有全面的软件支持和广泛生态合作,其中 OpenVINO 可以完成不同底层架构之间的异构计算的差异封装,提供统一软件接口,并支持一些行业标准 ; 超过 70% 的 ISV 在用 AI 改造业务,目前英特尔已经与超过 100 家 ISV 进行 AI 领域的合作。比如英特尔与 Adobe 合作,可以通过 VPU 来完成自动化处理、智能化构图等功能。写在最后近几年就面向 PC 市场的酷睿而言,英特尔带来的创新不少,特别是高性能混合架构的到来,让 PC 的性能、体验均有跨越式提升。英特尔计算平台产品总监鞠胜利表示,英特尔用两年的时间把高性能混合架构做到了大规模量产,覆盖了台式机和笔记本。高性能混合架构也实现了单线程和多线程的同步提升,以 13 代 Raptor Lake 对比 10 代、11 代的酷睿产品和架构可以看到,单线程性能有 20% 以上提升,多线程性能提升更多,甚至超过了 2 倍。同时英特尔高性能混合架构还带来了最高 24 核,核心数量是此前的 3 倍。
再加上,软件、特性层面的创新,让 PC 在多任务处理、高负载性能、移动化、智能化体验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以笔记本为例,如今轻薄本、全能本不仅可以满足办公、学习需求,游戏、内容创作体验同样靠谱。
面向未来,不仅是让 PC 更有 "AI",英特尔践行 IDM2.0 战略,从底层制程工艺、架构、封装,到合作伙伴的生态协同都将持续创新。无论是为了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还是 " 战未来 " 扩大市场空间,接下来英特尔处理器,以及搭载制程架构升级、能效优化、VPU 加持的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的笔记本等 PC,更加让人期待 !关键词: